水文化“境堂戏”育人模式实践

发布日期:2021-01-29 11:25:03 【关闭】
摘要:

 

2021年全区教育工作会发言材料之四

 

水文化“境堂戏”育人模式实践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陈晓耘

 

各位领导、同志们: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一个学校的向上之根和立校之魂。近年来,学院紧紧围绕“水”字做文章,构建了“境”“堂”“戏”育人模式,取得显著成效

下面,我就有关情况向大家作汇报。

一、以水铸魂,挖掘水文化育人思想

 “水文化”是最悠久、最独特、最深刻、最厚重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魂。诸子百家中的“水之七善”“水之九德”“兼爱犹水”哲学思想,中国古代大禹治水、李冰治水实践以及现代治水实践中产生的“红旗渠精神”“移民精神”“抗洪精神”等,为水文化育人提供了鲜活的思想典范和行为标杆,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高度契合。

学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水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职业精神的深刻内涵,创新构建了以水文化为载体培育高职学生新时代职业精神的理论构架,为运用水文化培育高职学生新时代职业精神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二、以水为师,打造水文化育人体系

(一)凸显浸润育人功能,打造水文化育人之“境”

“境”即育人大环境。以“融入”的方式进行校园环境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可视、可感、可循、可悟的水文化教育场域。

一是打造水文化育人办学文化环境。将水文化融入校训、校徽、校歌,营造浓郁水文化环境,生动表达学院人才培养至善至上的价值追求和学无止境、传承开拓的育人理念。

二是打造水文化育人管理制度环境。将水文化融入日常教育、管理等师生行为制度和教职工入职、学生入校宣誓等典仪规范,营造水文化制度育人浓厚氛围。

三是打造水文化育人校园景观环境。建设百米水文化长廊、千米水文化浮雕、万人水文化广场,将水文化融入楼宇命名和文化装饰,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每一处环境育人。

四是将水文化融入校园网络环境。设置专门的水文化教育网站和在线精品课程,传承传播水文化

(二)凸显教学育人功能,构建水文化育人之“堂”

“堂”即育人大课堂。突出课堂教学育人功能,构建以水文化为载体的教学课堂、素质拓展课堂和社会实践课堂于一体的课堂体系。

一是构架“1+1+N”水文化教学课堂。包括一个水文化教育必修课堂——《文明在水之洲》;一个水文化育人大讲堂——上善大讲堂和N门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其中,《文明在水之洲》被评为重庆市在线精品课程,自主开发的教材《水文化教育导论》北京大学、西南大学等近百所大学2.6万名学生选学;“上善大讲堂”,自2013年起,已举办69期,受众达到3.5万余人次;建立水文化课程思政示范课30多门,编印水文化育人典型案例40多个。实现专业育人与文化育人同行同向。

二是构架水文化育人素质拓展课堂。组建水文化教育推广联盟,90%的在校学生参与,成为全校最大的学生社团组织。举办一年一度的水文化艺术节,成为校园影响力最大、参与度最高、持续时间最长,活动内容最丰富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品牌。聘请川江号子传承人,携手打造“川江号子”非遗传承基地。积极争创水利部节水型试点院校,广泛开展爱水、惜水、节水、护水宣传教育。

三是构架水文化育人社会实践课堂。联合重庆七个区县共建水文化教育推广实践基地,每年开展水文化遗产调查、水文化资源普查等系列活动。助力河湖长制实施,成立“河小青工作站”和 “水立方志愿服务团”,开展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公益宣传,获团中央表彰。专门成立水文化创业公司,开展饮用水生产销售和水文化文创产品开发设计。

(三)凸显体验育人功能,创作水文化育人之“剧”

“剧”即育人大剧作。创编了“中华文化”“地方文化”和“行业文化”三台剧。通过剧幕形式,让学生在真实临摹、表演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水文化的精神内涵,实现体验式再现教育。

一是中华文化一台剧。编演《中华龙舞》《大禹治水》《孔子观水》剧目,追寻流域文明和传统水文化的印迹,增进学生文化自信。

二是地方文化一台剧。编演《巴渝武舞》《川江号子(系列)》剧目,弘扬巴渝儿女团结协作、无所畏惧的民族精神,传承非物质文化精髓。

三是行业文化一台剧。编演《生命水利》《榜样》《抗洪》《黄河礼赞》《天河》《河床魂》等剧目,展现水利人坚守初心使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

三、以文化人,彰显水文化育人成效

一是育人质量全面提高。5年,在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计获奖28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60余项,市级奖220余项,受表彰1000余人次。

二是教师能力显著增强。5年,教师获评全国水利职教名师、教学新星9名,重庆市优秀、骨干教师10名。获市级教学成果奖3项、教育部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2项。

三是竞争力排名大幅提升。根据“金苹果”等权威机构对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名,我院排名从2014年起一年一大步,2020年排名居全国高职院校252位,比2014年上升571位。

四是社会影响不断扩大。5年,教育部、水利部、重庆市领导到校调研考察工作20余次,给予学院高度肯定。市内外近100所兄弟院校来校交流考察。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30余家媒体宣传报道学院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